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选机构,看师资”是不少家长在挑选校外培训机构时信奉的重要准则。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大,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的现状。为了招揽生源,部分培训机构虚假包装教师“头衔”,吸引家长报名并逃避监管。在一些低幼培训领域,更存在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培训半天就上岗“凑数”的“注水师资”现象,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不恰当、道德素质低下更是令人担忧。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师资力量审核已成为学生、家长的共同期待。

虚假包装“素人”秒变“名师”

“毕业于某大学”“有近十年的教学经历”“多次获得省、市优秀教师荣誉”“多次参加省市竞赛获奖”“3名所教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手册上,名师亮眼的教学简历,是机构招揽生源的“利器”。而事实上,这些简历中充斥着大量虚假内容,众多信息含糊不清难以鉴别。

“任教老师简历中的很多信息、荣誉都是机构精心编造而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年龄大的,就突出经验丰富、教龄长;年纪小的,就写毕业于名校,高考分数优异;没有专业背景的,就说教育理念好,有方法、有耐心……这些是写在机构宣传册上的,私下里机构还可以再言语暗示家长,一些教师是从不可具名的名校挖过来的,只是由于政策原因不能写在公告上而已。”

机构胡乱吹嘘师资的“套路”,源于查证信息渠道缺失。“很多职教老师用的都不是真名,毕业证、荣誉证书又没有张贴出来,真假很难判定,高考分数你也不好去查证。至于竞赛排名,10多年前的竞赛名称、结果,网络上没有记录,大家也并不了解,是真是假都难以判定。”一位家长直言。

好师资在培训机构原本就稀缺,一些机构更愿意将“真名师”用在招生的“刀刃”上。“招生时,宣传单上全部是所谓的名师,比如清北毕业、多少年的教学经验、学生都考上了哪些名校。但真正到上课的时候,任课老师可能就是实习教师,那些名师只是招揽生源的门面担当,他们的课你永远都抢不到。”一位家长抱怨。

记者了解到,对于中小学的主课培训来说,由于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规定不允许在职教师参与补课,所以缺少专业师资已经成为培训机构的一大难题。一些机构在招聘时,根本不看是否具有专业背景、教师资格证,在校大学生成为部分培训机构的执教“主力”,有些老师甚至是房屋中介或4S店销售员转行而来。

“铁打”的教案“注水”的老师

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一些低幼培训教育领域,由于教学内容简单,“只要普通话相对标准、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经过简单的上岗培训,就能成为机构包装的‘经验丰富’的教师。”

经过半天几个小时的培训,来自二本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徐同学就成了一名“资深”画画老师。徐同学告诉记者,他上的课是趣味美术,学生都是五六岁的孩子。“机构负责人拿出课堂讲义,告诉我这堂课就是教孩子撕纸拼画,他给我看了一个十来分钟的操作视频,然后给出了几个不同的成品画样,我只要引导孩子‘依葫芦画瓢’就行了,完全不需要美术功底。”

“很多培训机构都有整套的课本讲义,上面将每堂课的内容、台词、习题都详细列举,老师只要将内容大致背下,照本宣科就能上完一堂课。”一位内部教师告诉记者,比如一些机器人搭建课程,机构配有大屏幕播放PPT、搭建解说图,老师只要对照着屏幕上的每页内容、图样讲解一下,引导孩子照着流程走就行了。

但这样的课堂也容易发生突发状况。“偶尔孩子一个疑问、发散思维,能把老师问得不知所措。有的老师碍于面子,甚至批评孩子上课不要插嘴,说有问题下课再问老师。”一位家长无奈地说。

“流水”的教师背后,是令人担忧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记者在某个机构听课发现,有位20多岁的语文女老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打一个城市,提示谜底有个州字。当有个小朋友回答说是“欧洲”时,老师竟然说“欧洲是个国家,不是一个城市”。

部分教师低下的道德素质更让家长咋舌。“一个20岁出头、有文身的白人老师上外教课,在进行简单答题游戏后,他和答对的孩子击掌,却经常故意不伸手,让伸出手来的孩子击了个空。孩子正在尴尬之时,他还带头起哄嘲笑,孩子差点哭了出来。”一位家长说,这样的“洋教师”来历不明,行为习惯也很乖张,完全不懂教师的行为规范,甚至带坏课堂风气,根本就是“误人子弟”。

培训师资“水平底线”谁来守护

不少受访对象认为,一些培训机构教师整体水平与公办学校教师差距较大。一位公办学校的校长说,去年疫情期间学校组织招聘,大量培训机构的老师前来应聘。通过各种考察发现,这些老师绝大多数不具备教师应有的素质,最后仅录取到一个人。

据了解,我国超过40万的校外培训机构有将近万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不足1/4。广东省教育督导室主任科员张志立认为,校外教师也是从事教育事业,必须具备基本的素质、能力,而教师资格证是教师拥有一定教学能力、心理辅导、道德规范的认证,可以考虑分类逐步推进培训机构师资配备教师资格证。比如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的学科类培训,需要具备教师资格证;如果是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训,则不强制要求。

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教师王吉宏认为,应该加强对培训机构、特别是教师资质的监管,守好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底线”。可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对机构的师资实名备案注册,对其真实学历背景进行审核,同时完善培训机构师资管理制度,对临时聘任教师的数量明确比例限制。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建议,有关部门应督促培训机构将教师信息公开化,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都应设置教师信息公示入口,对从教人员姓名、照片及资格证编号信息进行公示。也可探索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公开评价系统,让家长和学生为教师打分,倒逼培训机构、教师提高自身能力。(记者谢樱、孟含琪、郑天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andycc.com/ghgx/ghgx/1665509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