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助村”一起守望乡土合力助村 深秋的仙岭,丹桂月桂已过了花期,只剩四季桂依然盛开。虽已过了桂香扑鼻的时节,但这个位于永春县蓬壶镇、远近闻名的“桂花村”,依然风景秀丽,淳朴怡然,标准的美丽乡村模样。散落在山上的13万多株桂花树,低调地提醒着远方来客她独特的气质。 仙岭村距离镇区8公里,以前交通不便,没有通公路,从外面的村子进来,都要走一条又陡又窄的石壁小路,就像仙人飞檐走壁一样,因而得名仙岭村。 如今的仙岭,交通便利。10月26日,一群怀揣乡村梦、来自海峡两岸的特殊师生,汇聚在这个实训基地,过起了“大学生活”。他们在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主办的研习班中,一起探讨乡村建设话题,分享乡村梦想,路演乡建项目。 导师带领学员在仙岭村做社会资源调查。 筑“梦”者15位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是生态农业或者乡村建设的践行者和先行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80后,甚至还有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发现了农业和农村潜藏的发展机遇,内心都有想要改变农村现状的冲动,他们怀揣不同的梦想,坚定走在事农的艰辛路上。 陈清,80后,来自福安。这个年轻的资深“新农人”,已经从事农业十多年。曾经有过教师、秘书、记者等多个职业历练的陈清,最终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福安市上白石镇垄坑村占西坑自然村做农业。 “占西坑是一个畲汉共居的自然村,共有户籍人口多人的村庄一度只剩下18个老人留守。”在外闯荡多年的陈清,一直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忘不了贫困的乡亲。十多年来,陈清怀揣改造家乡、造福乡亲的梦想,从做竹筒酒开始,创建了青创商城,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带动青年人回乡创业,帮扶乡亲脱贫致富。他先后帮扶4户建档立卡户、16个低保户脱贫,帮扶困难家庭户,户均增收多元,现在青创商城每个月的销售额达到万元。陈清还注册了“上青佳品”的商标,准备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并制定了新创业扶贫计划,踌躇满志地带动周边更多乡村农民脱贫致富。 作为返乡创业的先行者,陈清坚定地认为,乡村要发展,必须要把年轻人吸引回来;乡村要有活力,必须得把年轻人留下来。陈清因此还成立了乡村众创空间,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平台优势指导年轻人创业,目前有11个创业青年,13个项目投入运营。这个健壮的汉子发着烧,开车多公里来到仙岭“充电”,就是想在乡村环境规划和整体乡村营造方面获得指导和帮助。 毛征才,也是80后,他有一个“耕读梦”。这个眼镜斯文男,年辞掉北京国企的自动化工程师,干起了生态农业。 “30岁以前,从来没想过会从事农业,自己的兴趣中也从来没有农业的概念,完全是为了做一件觉得对社会有价值、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毛征才坦言,去年,他来到福鼎市管阳镇西昆村,被这个“江南孔子第一村”的文化深深吸引,和村支书一拍即合,很快组建了耕读文化团队,从跟村民直接相关的水稻和茶入手,承包了20多亩生态水稻田和10多亩的茶园,注册了“西昆耕读”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