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10日,作家马大勇老师做客品红轩,给大家讲《红楼梦》里的花色与插花。马大勇老师著有:《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情境漫谈》、《霞衣蝉带》、《云髻凤钗》、《红妆翠眉》、《华服美蕴》等中国传统文化专著,现为东方撒艺传统插花艺术培训学校教师。马老师从《红楼梦》里的花文化、花色、插花的历史和文化等,图文并茂地进行了解读,并在课末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插花示范。 《红楼梦》里的花色与插花 马大勇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充满了花卉草木的芬芳。黛玉的潇湘馆,种着翠绿的湘竹;宝玉的怡红院,种着红色海棠;宝钗的蘅芜苑,种着各种香草;探春的秋爽斋,种着梧桐与芭蕉;李纨住稻香村种杏花;迎春住紫菱洲,惜春住藕香榭,均各有含义。 《红楼梦》里的花文化无处不在。如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玩占花名;第四十回,写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边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以供妇女们簪饰;四十四回也有平儿理妆,以秋蕙簪戴的描述;二十七回写闺中风俗,芒种时为花神送行,女孩们用花瓣柳枝编轿马、绫锦等制旗帜系于花枝,这与花朝之俗相似;还有香菱斗草、湘云醉卧芍药裀、宝玉为晴雯作《芙蓉女儿诔》。花与人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代表着人物的性情、暗喻着人物的命运。 《红楼梦》里一首首吟咏花卉的诗歌,从黛玉咏桃花行、葬花词、到海棠诗社咏秋海棠、咏菊花、咏红梅花、咏柳絮……缤纷花色,有红有白有金黄等,与服饰、与园林环境、秋风冬雪等等形成优美的意境。 《桃花行》中黛玉有诗句:“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茜裙,就是红裙。茜草是红色的染料。黛玉在桃花开的时候换上红裙,是延续了中国两千年来衣裙仿花色而染的配色法。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冬,桑柳发芽、鲜花盛开,女子的衣裙之色就随着季节的转化而变换,模拟桑柳叶色、花色而染。可以说这是古典配色的灵魂所在。在唐诗宋词、在《金瓶梅》、《红楼梦》等书都有描写,在绘画中也能看见。 清·改琦仕女图 改琦仕女图,女郎手中持一枝桃花,所穿的衣衫也是春天的桃花之色,就像黛玉在桃花下,裙子也像桃花般染红。这类桃花美人,在清代仕女画、在瓷器彩绘上多见。 《红楼梦》里五彩缤纷的花卉文化,哺育着插花。书里的插花描写十分优美,代表着中国传统插花最高的艺术意境。中国传统插花有大约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到明代,达到高峰。明代著名文士高濂的《瓶花三说》,即记述插花,分为小型的书斋用花、大形的厅堂用花。 袁宏道(字中郎)的《瓶史》,也是插花艺术理论经典,影响深远至今。《瓶史》全书有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崇、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等节,总结了基本的文士插花理论,提出四季花材相配法;即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蜡梅。再加上使令(婢),即配衬花材。如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还写了花器大小不同,小的叫做斋瓶,就是书斋用的花器:“大抵斋瓶宜矮而小,铜器如花觚、铜觯、尊、罍、方汉壶、素温壶、匾壶,窑器如纸槌、鹅颈、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若是大朵花枝,自然就用高大的花器,不在此限。 《瓶史》的宜称一节,写基本的构图法,即追求自然美:“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绳束缚。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这段话至今还指导着我们插花。是我们中国传统插花区别于西方、日本的重要特征。 《红楼梦》里的插花,直接就继承了《瓶花三说》与《瓶史》。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清代著名文人,留有一部《楝亭诗钞》。其中一首咏瓶中海棠诗有云:“别烧银烛裁瓶史,乱簇组铃近舞筵;剩有红情三月半,乍抛清梦十年前。“别烧银烛裁瓶史”句中的裁字,应该是定优劣、选择的意思。诗意写依据《瓶史》之叙述,设计、插出好看的瓶花,映在银烛光之下。 楝亭诗还有很多首咏花、咏插花诗,如《瓶菊》、《插瓶菊夜供有感》、《廊前玉兰》、《梦中咏白秋海棠醒足成之》。还写到“百年孤冢葬桃花”、写雪天里插红梅。还咏“西风开满断肠花”,即秋海棠等等。不用说,这会直接影响到曹雪芹,《红楼梦》里美好的花卉文化,葬花、咏桃花、梅花、秋海棠花,还有动人的插花描写,都是间接受祖父影响的。 《红楼梦》里边写到的插花,不但作为居室内的装点,还与情节、人物紧密融合在一起,既为作者塑造的人物的典型性格服务,又具有文士插花之风,如宝玉以及诸多才女插菊、梅花等。插花也有大小花型之别,如宝钗在房里放一小瓶菊花,属于斋花。宝玉去栊翠庵采红梅一大枝,属于堂花。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画家据此创作的各种画面。 第十七至十八回下边写到大观园装点一新,迎接元妃省亲时:“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瓶花衬托场景之豪华。 清·孙温《红楼梦》 第三十七回,写宝玉插桂花,“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亲自灌水插好,分送贾母、王夫人,很得欢心。说明了他机灵之处。也可见他平时喜爱花艺之情怀。 这是清代孙温《红楼梦》图中的一个局部,画出了岁寒三友、玉堂富贵两件插花,很是典型。第五十三回,写荣国府内大摆宴席庆贺元宵,挂灯、焚香,设花卉盆景与茶具、刺绣工艺品于酒宴边,也少不了插花:“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花草。”岁寒三友是松、竹、梅,玉堂富贵是玉兰、海棠、牡丹。严冬时节,怎会有牡丹等花?无疑,贾府作为贵族家庭,另有供应鲜花的暖房。古代很早就有温室,也就是暖房,冬天用炭火催开牡丹、梅花、碧桃等花,可以在节日应用,叫做唐花(也称堂花)。 《红楼梦》女主角黛玉,书中虽未有她直接插花之描写,但六十四回通过丫环雪雁之口说了一句:“我们姑娘素日除摆新鲜花果、木瓜之类,又不大喜熏衣服……“可见黛玉也喜插花供果。 《红楼梦》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写大观园诸才女起菊花社,吟咏菊花,有《供菊》一题:“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此诗乃枕霞旧友史湘云所作。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寥寥几句,已述尽插菊雅趣。婷婷立于几案上的幽雅菊花,带了清香、露珠,令人抛书静对;春风中的桃李花虽美,但不足与菊并共赏。诗正好可作《浮生六记》中沈复酷爱供菊之记述的注释。 第四十回,写众人游大观园,园内探春、宝钗房间皆有瓶菊,但又各不相同。探春房内,“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还摆着大盆的佛手。宝钗房内,“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而已。探春是磊落有见识的女子,插花自与众不同,丰满大气;宝钗却是谋策深隐,外边朴素淡泊,插菊也仅以土定瓶供几枝。作者以插花衬托出了人物之性格。 宋代定窑白瓷胆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近似土定瓶,当然瓷质更好。 《红楼梦》五十回,写大观园中众人于芦雪庵联句作诗,宝玉输了,李纨罚他去栊翠庵折梅插瓶,留下精彩的插梅描述。宝玉折一枝红梅回来,插入美人耸肩瓶中。“原来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这就是《瓶花三说》里讲到的: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这描述正符合《瓶花三说》《瓶史》所述插花的艺术原则:高低纵横对比,疏密有致,具备天然美,方才美妙。如近代女画家金章女士的《梅花图》。这美人耸肩瓶,一般认为就是梅瓶。瓶肩耸起,腰身很细。瓶口窄细,适宜插梅枝瘦骨。 宝琴去栊翠庵中寻梅,披着凫靥裘,是金翠辉煌的野鸭毛做的,站于粉妆银砌的山坡上,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宛如仇英笔下的双艳图。人与花、雪,构成美妙的景象! 清·改琦双艳图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写潇湘馆:“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载着一盆单瓣水仙,点着宣石。”这说明黛玉也喜爱水仙。宣石是产于安徽宣城的观赏石,以白色为主。白玉盆、白石,和水仙花配出冰清玉洁雪中幽香的清雅境界。水仙花与赏石共设在盆,也可以看做是插花的一种。 我们看《红楼梦》的插花,都是天然美为主。基本属于文人插花。这意境,是我们急需继承的。 由于时间和花材的限制,马老师在课末给大家简单做了下插花示范: 美女耸肩瓶为细口的瓶子,插梅为佳,没有梅花而取两朵月季示范。 细长的柳叶瓶,插了菊花,不屈曲,略加剪裁,作直立之型。取湘云供菊诗“抛书人对一枝秋”的意韵。 宝钗咏《忆菊》,有“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之句。这时节没有蓼花,只采得芦花,铜瓶中插了芦花衬着紫菊、粉菊,不需断肠。紫艳婷婷,亦怡然自得。 内容转载自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白癜风北京有效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